政策原文
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
防止和纠正“小学化”现象的通知
教基二〔2011〕8号
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,纠正“小学化”教育内容和方式。幼儿园(含学前班,下同)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,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,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。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,灵活运用集体、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,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,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,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,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,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。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、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,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。
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,整治“小学化”教育环境。幼儿园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,配备丰富的玩具、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,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。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,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。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、读物和教辅材料。
现今很多家长对幼儿园教学“去小学化”这个概念仍有一些误解,认为“去小学化”就是不教学、不学认字、不学算数,因此幼儿园并没有可学习的内容。
作为学前教育,“小学化教学”的确是“揠苗助长”的不科学做法。将小学知识提前到幼儿园中进行教学,一方面在于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层面不同,让幼师来教授小学知识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行为,不规范的教学反而容易带来负向的效果。另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学习的知识产生重复,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。
不过需要明确的是“去小学化”指的是内容的小学化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仅仅是将1+2=3的公式教给孩子,这就是小学化教学。而如果是以游戏或者体验的方式,让孩子理解1个糖果加2个糖果一共是3个糖果,这是可以的。所谓“去小学化”,指的是幼儿园教学不去向孩子教授固化的知识,而是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,并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能力去适应未来的各个发展阶段。
幼儿园教学是保育和教育相结合,促进孩子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,形成和发展孩子的语言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,了解社会规则,促进身体和人格的健康发展。教育要从儿童出发,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问题。
在家长的角度也许会担心在幼儿园去小学化之后,孩子在上小学时落后在起跑线上,担心学习跟不上。
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上看,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敏感期,去学习、体验。正确的学前教育应该是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从儿童发展的七大领域进行引导,让孩子在发现中体验乐趣,乐趣中获取经验,经验中提升能力,能力中形成习惯。
从教学角度看,幼儿园毕业教学里有“幼小衔接”来与小学教学接轨,使孩子提前适应,并为未来学习打好地基,并不需要将小学教学提前进行。
*撰文&编辑:牛津国际总部